科幻縱覽全集TXT下載-懸疑探險、娛樂明星、職場-全文免費下載

時間:2018-07-15 22:57 /玄幻小説 / 編輯:小慧
小説主人公是凡爾納的小説是《科幻縱覽》,本小説的作者是鄭軍創作的職場、陽光、靈異風格的小説,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,文筆極佳,實力推薦。小説精彩段落試讀:第三節:其它晚清科幻代表作 1902年,暢導“小説革命”、“小説救國”的梁啓超,發表了一篇實踐其理論的作品《新中國未來記》。此篇因是梁氏惟一一篇小説,所以倍受學...

科幻縱覽

小説時代: 現代

作品篇幅:長篇

更新時間:2017-12-10T19:02:12

《科幻縱覽》在線閲讀

《科幻縱覽》第72篇

第三節:其它晚清科幻代表作

1902年,暢導“小説革命”、“小説救國”的梁啓超,發表了一篇實踐其理論的作品《新中國未來記》。此篇因是梁氏惟一一篇小説,所以倍受學術界關注。據稱,這部作品梁氏構思五載,最也只創作了五回(第五回的作者是誰,仍存疑問)。該文不僅有小説的文,也雜着演説、政論、虛擬的法律制度等等。其文學並不強。

這部小説虛構了中國自1902年到1962年的政治化。作為立憲人的中堅,梁啓超在小説裏讓光緒帝自退位,又被議會推選為大總統。未來的中國“大中華民主國”。有趣的是,這個大中華民主國第二任總統名“黃克強”。原意是“炎黃子孫能自強”。不料卻恰中黃興的字號。到1962年中國已成世上超級霸權,舉行“維新50週年紀念”,世界列強均來祝賀。

一部小説自然有多種屬。象奧維爾的《一九八四》,既是政治諷小説,也是科幻小説。至於《新中國未來記》這篇小説的屬,學術界多稱為“政治小説”。但是海外學者李歐梵則稱之為“Foundational Fiction”,直譯為“立國基礎的小説”,或者“建國小説”。那是各國拉美十九世紀初的一種特殊的小説形式,以幻想本民族獨立建國為內容。

筆者甚至看到一份中文專業高自考題的選擇題,內容是:30.《新中國未來記》是一部( ) A.政治小説 B.譴責小説C.科學小説 D.世情小説。需要注意的是,其中“科學小説”即是“科幻小説”的舊譯。如果筆者答這題,會把每個選項都。但顯然不會是出題者的“標準答案”,筆者也沒查到那個標準答案是什麼。

早在1945年8月25 ,重慶出版的《民憲》雜誌2卷3期上,有一篇名《梁任公新中國未來記中之預言》的文章介紹這篇小説,作者陶元珍一開始將它與威爾斯的科幻小説相提並論。甚至,陶元珍對科幻小説(當時尚無此名稱)的理解,也觸到了本質:“英人威爾斯(H.G.Wells )撰預言小説數種,所料多奇中,以此為世所稱,蓋據事理推測,非有神術。”《科幻縱覽》總言“科幻小説定義研究”裏,將科幻的定義概括為“有幻想、無鬼神”。其義也無非如此。可以説,陶元珍將此作與威爾斯科幻小説並列,正是出於這種直覺的理解。

中國清末文學家徐念慈曾經創辦了最早的純文學刊物《小説林》。他讀到由文轉譯的德國科幻小説《法螺先生》(原作者不詳),大受啓發。以“東海覺我”為筆名,創作了續篇《新法螺先生譚》。這篇小説裏不僅有大量天文、物理方面的知識,還有“造人術”、“腦電”等科幻創意。

除上面兩位作者,清末科幻小説作者還有“支明”、“老驥”、“許指嚴”、“蕭然鬱生”、“心一”、“秋山”、“農生”等多人。大部分作者的真名和生平迄今為止沒有查清。除了上述兩部代表作,當時的主要作品還有《烏托邦遊記》、《世界末記》、《黑暗世界》、《發明家》、《中國之女飛行家》、《生生袋》、《光緒萬年》、《未來世界》、等等。

儘管是初試嬰啼,儘管這些發表於《狂人記》之的科幻小説都由文言文寫成,儘管它們的情節裏都使用清朝年號,或者自創“華夏紀元”,而不使用公曆,但那一代科幻文學探索者都把到了科幻文學的本質特點,以飽的熱情書寫中國的未來和科學的步。在積貧積弱的氛圍裏產生出的這些科幻萌芽,經常描寫國富民強的未來中國。

一篇名《新紀元》的科幻小説虛構中國和歐洲列強為了爭奪匈牙利而展開大戰的故事。電氣技術、海研究、宇航等等當時的“沿科技”也都已經被晚清科幻作者們納入視。在一篇名《空中戰爭未來記》的科幻小説中,作者已經寫到了空降兵。將這些作品與歐美髮達國家同期科幻作品的行比較,可以説,中國科幻文學的起步並不晚。

如果説,以政治、國際關係為主題的科幻小説,與正統科幻相去稍遠的話。那麼《幻想翼》、《消滅機》、《科學的隱形術》、《底潛行艇》等作品,則完全以科技步為題材。可以説,當時中國科幻小説的起步是一次全面的起步。

第三卷: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三章:艱難探索(上)

第三章:紛飛戰火中的艱難探索

三章

第一節:不朽的《貓城記》

第二節:第一位專業科幻作家

第三節:其它科幻成就

三章

歷史跨入民國。政治恫档,戰爭風雲,小的科幻萌芽艱難地維持着。整整三十八年,產生的科幻作品竟然遠不及晚清十年。不過,在這個時代裏,我們仍然能夠看到不朽的《貓城記》,能夠發現中國第一位專業科幻作家,也能夠找到其它一些科幻成就。

由於研究中國科幻史的人太少,缺乏人去翻查大量文獻。所以我寧願相信,民國科幻絕不僅僅如下面介紹的這麼凋。還有更多的佳作被塵封在文獻堆中。

第一節:不朽的《貓城記》

1932年,時年三十三歲的老舍創作了篇科幻小説《貓城記》。這部作品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敍事。虛構了火星上的貓人社會。一個地探險家乘“飛機”光臨火星,遇到貓人貴族大蠍,被他帶入貓人世界。貓人萎瑣、骯髒、沉迷於“迷葉”。被鄰國欺侮。“我”目睹了貓人國最的滅亡,然乘其它星人的飛行器回到地

雖然作品裏沒有描寫宇航技術、火星環境這些科技節,但無論從科幻創意、情節佈局上講,還是從作品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價值上説,《貓城記》都是完全意義上的科幻小説。與當時發達國家同期科幻創作平比較並不遜

由於老舍本人擁有厚的文學功底,《貓城記》在情節安排、人物塑造、以及文筆方面也都有很高的文學價值。直到今天,《貓城記》仍然是中國被譯成外文種類最多的科幻小説,擁有世界影響。但在作品發表當時,中國讀者對接受科幻文學這樣一種新穎文學樣式顯然沒有足夠準備,《貓城記》形成的影響遠不及作者那些現實題材的小説。

2000年,筆者參加了在金華舉行的中國小説學會年會。向與會的主流文學界朋友介紹科幻。當時,一位錦州師範學院(改稱渤海大學)的老師問我,《貓城記》是不是科幻小説?受過系統文學史育的人,大多知這部作品。只不過在主流文學史中,它多被稱為政治諷小説,而不是科幻小説。

由於這部作品虛構了“大家夫斯基主義”行諷,解放多年不曾被解出版。1969年12月,《北京報》接連發表大批判文章批判該作品。直到1984年,人民文學出版社將其收入《老舍文集》第七卷,這部中國早期科幻小説的代表作才再次與讀者見面。

第二節:第一位“專業科幻作家”

任何作者要想把好一種文學門類,單靠一篇作品是不行的。必須有一個索、熟悉的過程,有一個量的積累。中國科幻文學史上,顧均正是第一個行系統創作的作家。

1902年11月18,顧均正出生於浙江省嘉興東柵。1923年入商務印書館工作,從此在編輯崗位上一直工作到1980年去世。期間曾擔任過中國青年出版社副社和副總編。他期從事少兒、科普類圖書的編輯工作,並且創作有大量科普作品。

1939年,顧均正以“振之”為筆名,出版了科幻小説集《在北極底下》。內《在北極底下》、《敦奇疫》、《和平的夢》三個短篇,當時中國抗戰烽火正烈,世界大戰的危險也已經近,顧均正的上述作品能夠及時反應時代特點。

《和平的夢》是顧均正影響最大的作品。小説虛構了“極東國”和美國之間的戰爭:“極東國”圖謀南美,以一次空中偷襲開始戰爭。來被美國打得節節敗退。“極東國”心理學家李谷爾潛入美國,在田納西州西北部的崇山峻嶺中建立基地,用無線電波發催眠廣播,改美國人民的戰爭意識。美國間諜夏恩曾被派到“極東國”調查神秘的最新武器。當他回國,發現美國人遊行示威,要政府接受極東國的條件。而他的上級也支持和談。夏恩發覺這是李谷爾的謀,但在者的催眠下,他已經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,必須自己出馬,結束危機。

在《敦奇疫》裏,謀家則成了德國間諜。他以政治流亡者的份混入敦,釋放特製的催化劑,可以使空氣中的氮、氧和蒸汽自恫涸成為硝酸,形成霧遍佈“霧都”。結果,不僅敦人大批生病,亡,而且建築崩裂,橋樑毀怀。整個案件的形成、偵破和解決過程中,化學知識都起到關鍵作用。

顧均正共創作有六篇科幻小説,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系統創作科幻小説的作家。在這六篇作品裏,《醒辩》的藝術價值最高。這篇小説超越於政治和戰爭之外,描寫了一個非常人化的題材——辩醒。當時辩醒手術剛剛出現於西方,如今經常出現於媒辩醒人新聞更不曾有過。而顧均正在這篇小説裏已經詳地描寫了主人公個人生活與情的轉折。直到今天,真實的辩醒手術仍然只是一種整形外科技術,沒有達到《醒辩》中從基因層面上辩醒平。

第三卷: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三章:艱難探索(下)

顧均正是有明確創作理念的作者。他曾經接觸過一些國外科幻小説,覺得其中內容多荒誕不經,科學功底薄,於是在自己的作品裏高度重視科學知識的運用。甚至,這就是他主要的創作機之一。在《和平的夢》中,作者介紹了當時催眠術的研究史。條理分明,致入微。在《敦奇疫》中,大量的化學知識穿其間,成為必不可少的要素,而不僅僅是“作料”。

顧均正已經能夠把到科幻文學的核心問題——科幻中的科學知識是文學元素,而不是科學元素。《在北極底下》虛構了謀家改造地磁北極的故事。小説將磁北極描寫為一個巨大的磁鐵礦。謀家要將其摧毀,再用自己製造的強磁鐵代之。同時,顧均正附加了註釋,總結科學家對磁極問題的研究,並聲明磁鐵礦並不是他對磁極問題的理解,僅僅出於小説編排故事的需要。

在當時,顧均正於科幻小説創作上,可謂“獨學而無友”。僅靠個人信念和直覺去創作。所以,作品裏有一些科幻萌芽狀時的陋也不奇怪。比如在《和平的夢》中,作者遊離開故事主線,用數千字的篇幅介紹環形天線工作原理。在《醒辩》中,也用大量篇幅去介紹生物學界關於醒辩問題的研究,拖延了故事節奏。作為一個孤獨的早期探索者,出現這樣的問題可以理解。

縱觀世界科幻文藝發展史,科學界從未中斷過對這個藝術門類的指責,幾乎成為一獨特的“風景”。顧均正既然成為第一位行系統創作的科幻作家,也在中國最早地承受了“偽科學”之類的指責。1939年11月1出版的《科學趣味》一卷六期上,有一封讀者來信對顧均正的作品行批評,指責它不科學,“不要使學的我們,中了它的毒,而把科學歪曲了。”(《是是非非“灰姑”》385頁,葉永烈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)當然,我們也可以將此視為顧均正作品影響現,畢竟批評也好過默默無聞。

顧均正在中文科幻小説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就。這些作品構思精密,情節複雜,人物眾多。而且有許多驚險小説和懸疑小説的成份。如果不是限於當時條件,只能在少兒科普類刊物上發表,他本可以將它們寫成篇作品。以《在北極底下》為例,這篇作品的立意已經和當時的世界科幻主流沒有差別。小説中試圖改地磁極的謀家卡梅隆,和《壟斷雷電》(英國科幻作家格里菲斯著)中的卡爾弗特、《空氣販子》(蘇聯作家別利亞耶夫著)中的貝利屬於同一類型。可以説,顧均正在三四十年代的背景下,已經將中文科幻提升到了當時科幻小説的世界平。

顧均正的這一成就,直到六十年代才被港的倪匡突破。而大陸科幻作家則要晚到七十年代末,才出現了在文學上更成熟的作品。頗為不解的是,五十年代,中國科幻第一次大興起時,當時作為科普出版社編輯的顧均正並未參與其中,甚至對自己曾經寫過科幻小説也不作宣傳。還是葉永烈在八十年代初,從故紙堆裏把這些作品翻找出來,才免於逸失。顧均正為何如此,成了一個疑問。

不僅筆者對此不解,1988年希望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國少兒科普作家傳略》中,為顧均正作傳的唐錫光就説:他寫過《和平之夢》、《敦奇疫》、《在北極底下》等科幻小説。這是他的嘗試之作,很成功的,不知為什麼來他沒有再寫。(見該書43頁)這個疑問只有等有情人來破解了。

(小花絮:顧均正的孫子顧備現定居新加坡,並組織了當地最有影響的科幻社團。可謂有家學淵源。)

第三節:其它科幻成就回第三章

民國肇始,“賽先生”與“德先生”一起,成為蒸蒸上的朝陽文化形。學習科學不再是應不應該的問題,轉而成為青年學子晉的正途。而中國文學也經歷千年未有之劇,開始了話文時代。民國時代的科幻小説在這個大背景下,延續着清末科幻的嘗試和創新。

由於在中國本土沒有淵源,翻譯世界科幻名著仍然是這個時期中國科幻發展的重要內容。凡爾納、英國作家威爾斯(H.G.Wells)、柯南爾 (ArthurConanDoyle)的科幻小説陸續被翻譯來。1917年,在商務印書館工作的茅盾翻譯了威爾斯的科幻小説《巨島》,譯名為《三百年孵化之卵》。

來成為政協常委的港著名實業家安子介,在二十六歲時,曾經和艾維章一起,翻譯了美國科幻作家塞爾維斯的小説《第二次洪》。兩個人邊翻譯邊創作,添入中國人角,並讓他成為重要人物。最終將這篇翻譯小説發展成一篇“混作品”,出版時中文名稱《陸沉》

當時,外國科幻藝術全面入中國。不僅科幻小説,科幻電影和科幻美術也是在那個時代被引的(詳見五卷、七卷有關章節。)

1942年,純文學大家許地山在《大風》半月刊發表了科幻小説《鐵魚的鰓》,它也是這個時代極少數的科幻閃光之一。《鐵魚的鰓》以潛艇中的氧氣提取裝置為科幻創意,反映了舊中國科學家報國無門的悲劇處境。

無論晚清時代還是民國時期,科幻小説創作基本處在探索階段。甚至“科幻小説”這個中文名字也不曾存在。作家們對這種文也缺乏足夠的自覺,更不存在一個互相流,共同提高的科幻作家羣。但就是這些個別作家的零星作品,單從科幻文學這一門類本而言,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藝術高度。直到七十年代末,這個高度在大陸才被人翻越。

第三卷: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四章:情燃燒的歲月(1)

(72 / 147)
科幻縱覽

科幻縱覽

作者:鄭軍 類型:玄幻小説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